2012/7/9
硬體、軟體、服務:何者最有賺頭?
Apple 近來的毛利率實在壯觀。無論是 47% 的營業毛利率,抑或是 39% 的營業淨利率,對於一個以硬體銷售為主的公司,都是前所未聞的數字。
最好的呈現方式,即是透過圖表來比較 Apple 與另外兩大以平台為主的競爭對手的營業淨利率,包括 Google 和 Microsoft。
Microsoft 發明了以銷售軟體為主要業務的獲利模式,同時,由於軟體的再生產容易,自然帶來了可觀的毛利,一般來說大約是 80% 的營業毛利率。不過就整體而言,公司較高的研發、銷售與行政、管理費用,平均看來使得營業淨利率降到 37%。有趣的是,縱然Apple 擁有一個較為不利的因素──必須真正地從零開始打造所有的產品,卻有辦法擁有超越這個數字的表現。
至於 Google,雖然省下了存貨與工廠的負擔,但為了維持其搜尋業務的發展,基礎設備的投資仍舊侵蝕了它的營業淨利率,徘徊在大約 33% 的位置。
依據圖表,可以看到 Apple 挾其優異的獲益能力,步步進逼這兩家指標性的公司,甚至在最後一季的時候超越它們。為什麼 Apple 可以做到?主要原因來自於其獲利甚高且成長動能不斷的 iOS 業務,將其整體的營業淨利率帶到了一個較高的水準。
文章的標題談到,各自以硬體、軟體、服務為核心業務的獲利模式,到底何者才是最好的?在看到前述提到的後來居上的例子,或許會順理成章的認為,以硬 體作為核心的是贏家。然而,如此不免有些錯看 Apple 成功的因素。Apple 之所以成為科技業中最具價值的企業,肇因於硬體、軟體與服務的結合,它,是第一且唯一一家達成這個目標的公司,並滿足了大多數消費者的期望,才使它擁有現 今的地位。
-
註:
簡單來說,上述之公司營利相關名詞解釋如下:
營業毛利(Gross profit)= 營業收入(Sales/Revenue) – 營業成本(Cost of goods sold)
營業淨利(Operating income)= 營業毛利(Gross profit) – 營業費用(Operating expense)
營業毛利率(Gross margin)= 營業毛利 / 營業收入
營業淨利率(Operating margin)= 營業淨利 / 營業收入
有興趣的,可以上 Wikipedia 搜尋更詳盡的解說。
(文章來源:Asymco;圖片來源:aresauburn,CC Licensed)
2012/7/5
Google+ 一歲了! 回顧與展望
Google 在 2011 年的 6 月 28 日企圖以 Google+ 為世人們帶來最成功、先進的社交服務。在當時,我們也為各位提供了第一手的發佈報導,以及一系列的追蹤。現在,一週年了,紛紛擾擾,且讓我們一同解析過往,再一次地認識 Google+,認識它的定位,它的目標,以及它未來可能的發展。
記得在 Google+ 仍舊實施邀請制的時候,還有人在拍賣網站上進行買賣!有人說,Google+ 的目標不是為了贏得這場社交戰爭抑或幹掉競爭對手,而是希望它的出現可以使現行的社交服務更加開放。此外,激起人們熱烈討論的,還包括 Facebook 創辦人馬克祖克伯格(Mark Zuckerberg)在 Google+ 的粉絲數遙遙領先成為第一名。
Google 在發佈 Google+ 的時候,並不希望自己被社交網路這個概念給侷限。它希望 Google+ 是一個連結所有事物,結合彼此的一項服務。它不是個別的產品,比較像是一個各式功能與服務的集合體,黏接 Google 各個分離的產品。也許就像 Bradley Horowitz 所說的:「Google+ 就是 Google 本身。」
Google 選擇在一週年的當晚,發佈了 Google+ 最新的相關數據:2.5 億的會員數,以及每月 1.5 億的活躍使用者。然而,這些單看這些數據其實並不具有什麼意義。我們想要知道的是,這些使用者使怎麼使用 Google+ 的?使用的頻率為何?他們會透過行動裝置來連接嗎?也許,這些問題的答案才是比較重要的。
品牌,是 Google 希望達成獲利重點的項目。自從在去年底開始提供專頁的功能後,也一併帶來了官方使用導覽,企圖吸引各大品牌登陸,更好的融入 Google+ 的平台。
下表則是 The Next Web 在今年二月份時所做的統計,顯示在 Google+ 上的前十大品牌。假如我們把「社交圈」(Circles)與 Facebook 上的「讚」(Likes)視為一樣的話,以 Coca-Cola 為例,在 Facebook 上擁有 4 千萬個讚,領先在 Google+ 上的 32 萬個社交圈。當然這還有不少的進步空間,但在 Google+ 上的這個數字,仍是不斷在成長的。
然而,這裡有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:如何吸引公司進駐 Google+?尤其是對中小型企業而言,當他們已經投資在 Facebook 上時,還會再選擇 Google+ 嗎?一大重點在於 Google 必須有辦法告訴大家,這裡是有吸引力的,尤其當有消息指出,Goolge+ 會員的參與度低的時候。
另外,則是有關 API 的問題。目前的仍有些限制存在,假如 Google 能改善這點的話,相信將能讓第三方的開發者們能更容易地與 Google+ 結合,同時也能帶來更多的流量。
目前看來,最重要的是,Google 看來並沒有想要以自己的方式來與 Facebook 較量,這無法成功。Google 必須把真正屬於它自己、跟別人不一樣的功能、服務搬上台。
一年很長,可以發生很多事,有興趣的可以參考原文連結,瞭解更詳盡的介紹。明年,當 Google+ 兩歲的時候,又會是如何的模樣呢?你,又希望 Google+ 變成麼樣子嗎?
(文章來源:The Next Web;圖片來源:Bruce Clay, Inc)
訂閱:
文章 (Atom)